季涛

日志

 
 
季涛
 
    理学硕士,留英学者,注册拍卖师。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曾参与编写《拍卖师论谈集》1、2集、《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国家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拍卖通论》、《拍卖经济学基础》、《拍卖基础教程》、《拍卖实务教程》等,主编了《拍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拍卖策划书精选》,著述有《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当代北京拍卖史话》、《拍卖师主持教程》等书。
    主持过数百场艺术品、土地、房产等的拍卖会,先后三次在新加坡、香港主持艺术品拍卖会

 

最新日志



鼻烟壶内画是如何绘制的   

2018-05-09 16:06:55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也开始吸鼻烟。他们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出鼻烟。

       中国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儿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筒吸烟。因此鼻烟正适合他们野外吸闻特点,为了让鼻烟壶具备坚固,不怕摔碰,吸食者用各种玉器、金属、骨角等材料来制作鼻烟壶。

       康熙朝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进关。从此国人吸鼻烟渐成风尚。然后,葡萄牙、英、法等国先后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习,吸鼻烟渐渐地成为了社会时尚。

       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慢慢地采用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吸食者们的喜爱。

       为了便于携带,鼻烟壶一般制作的如同一包香烟大小。康熙皇帝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当年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朝拜康熙皇帝,献上了彼得大帝送给清宫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的礼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到了清代嘉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曾作为国与国交流的珍贵礼品流传到海外。鼻烟壶艺术在乾隆朝达到了极盛。

       内画鼻烟壶是指艺人使用特殊画笔伸入小巧透明的鼻烟壶中,在内壁进行书写绘画,人们可从外观进行观赏,是鼻烟壶制作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工艺。

       关于鼻烟壶内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他等了很长时间,但事情仍被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着的残余鼻烟,在内壁上形成了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的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内壁上画上图画,奇特的内画就诞生了。

       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进行绘制。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内来回摇磨,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如同宣纸。从此,内画鼻烟壶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逐渐发展成为诗书画并茂的艺术收藏品。

       内画鼻烟壶需要有高超技艺。其绘制与一般绘画时的顺序相反,在鼻烟壶内壁反向书绘,这样透过外壁观看才能是正像;其次,鼻烟壶壶口小限制书画的操作,内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不但要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初学者往往要先在纸上进行练习勾线和造型能力,画得差不多了再去尝试内画,需要全神贯注和十分的谨慎。壶内体积小,多为磨砂,稍微一走神就会画错。

       由于鼻烟壶个头小,品种多,历史短,如今在拍卖场上几十万到上百万的成交价格已是其中的精品价格了。普通鼻烟壶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评论

季涛
  取消
获取验证码 换一张
 
 
 
 
 
 
 
 
 
 
 

众拍网公司版权所有 ©20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