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众拍网

首页 > 主持技巧>正文

揭秘拍场上的拍卖师 神秘又权威的“多面人”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16-01-22 09:03:23 点击量:

    拍卖师,在大众眼中是个神秘而又权威的职业,“一槌定音”说的就是这个职业拍卖师手中的小槌也成为公开公正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有资格证书的拍卖师有8000多人,分散在各个行业,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真正好的拍卖师就那几位,而且被各拍卖公司所倚重和借用。
    同时,拍卖师是个荣誉和毁谤并加于身的职业,优秀的因为成交率100%而获戴白手套,有些人却被骂举“黑槌”,还有人认为拍卖师就是拍卖公司雇的“推销员”,还有拍卖师的“走穴”也就是跨行业主持问题……人们印象中,感觉拍卖师有点像《无间道》里的“多面人”角色。
    拍卖师真正的职业定位是什么样的?他们称职的标准是什么?面对普通大众的种种负面猜测,为了还原拍卖师真正的职业面貌,本报记者对各方面进行了走访。
    拍卖师会用小钱做“敲门砖”
    “主持一场拍卖会并不难,普通人都会很容易地学会报价,但要成为一个好拍卖师却不是容易的事。”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说。拍卖师又称“拍卖官”,是拍卖行的发言人,一场成功的拍卖会离不开德才兼备、能力较高和经验丰富的拍卖师。匡时油画雕塑部经理尤永进一步解释,现在国内拍卖师就像律师一样,是有资格证书的,有了执照谁都可以去主拍,但有执照不代表就是好的拍卖师,现在拍卖师没工作的太多了,跟律师境况差不多。到底谁比较有经验,真正能够被大型拍卖公司看上,主持专场的并不多,就那几个人,圈里人都比较了解。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易苏昊总经理说,拍卖行和拍卖师一般采取聘用制。聘用制包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拍卖师在该拍卖公司任职,占用公司编制,是公司的专属拍卖师。另一种是有偿借用,一般有偿借用的拍卖师收入在2万-3万元/场或50元/件。拍卖行一般根据拍卖师的业务和人品来选定拍卖师。而对拍卖师来说,法律对他的要求是必须受聘于一家拍卖公司。
    目前,国内拍卖师处于人数饱和、整体行情走低的局面。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全国共有拍卖师8000多人,但拍卖行仅有不足5000家,拍卖师人数的过度饱和造成了许多拍卖师无事可做。现在拍卖师挂职的年薪大概是每年3万元-4万元不等,一些中小拍卖公司无法支付拍卖师的高额年薪,不愿继续招人,所以一些拍卖师想要挂职到拍卖公司,会想法给拍卖公司一些小钱作为“敲门砖”。
    国内拍卖行业发展十多年,已不再是朝阳产业,除了著名大公司,一些中小拍卖公司一无拍品可拍,二无买家捧场,三无法院、资产管理公司、产权交易中心和政府部门等的强势,于是零成交的有之,半歇业的有之,甚至破产倒闭的亦有之。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拍卖师想要有偿挂职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推出了艺术品拍卖师、粮油竞价交易师,国土资源部还有土地拍卖主持人,这些专业拍卖师在许多领域抢了普通拍卖师的饭碗,使后者挂职的前景堪忧,只能降价屈就,拍卖师行情持续走低。
    “黑槌”让拍卖师可能判刑
    “拍卖师左右不了拍卖进程。”中国八大拍卖公司之一——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国强总经理一语概之。“这个行业信誉是第一位的。”其油画雕塑部经理尤永补充说,他从业十多年,自匡时成立起就在公司工作了,公司没发生过,身边朋友也还没碰到过,只是听说过。
    “‘黑槌’肯定会有,但我不相信这是大多数,中国的拍卖现实是不是到了‘黑槌’满天、‘炒价’满天的程度了,没到呢。”从业十多年的资深拍卖师王刚说。一些有名的拍卖师,从经济利益来说,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因为可能面临吊销职业资质和判刑,其实“黑槌”的问题跟社会其他行业对“腐败”的质疑是一样的。他在主拍过程中更多遇到的是买卖双方矛盾。比如卖主会跟委托公司在付款、佣金方面有纠纷,卖家也会在拍卖之后抱怨拍卖师落槌快了没到想象价位,但不太会现场打架,现场冲突打架的买家比较多,1995年他在上海拍书画,有买家没听见想买的那个东西报价,他问完以后落槌了,那买家不干,落槌的买家也不同意重拍,当时两家就打起来了。“有的拍卖师要维护公司利益,会决定重拍,这样价格可能更高。”但王刚说落槌就是落槌了,如果纠缠于重拍,可能导致两个买家都对拍卖公司不满。拍卖师要在买、卖、公司三方利益之间找平衡点。
    关于“黑槌”的质疑有的说是与拍卖公司串通,抬高艺术品价格帮“老板”赚更多佣金;也有与买家串通,无视拍场规则帮其低价竞到货品之说。资深文物学专家赵榆说,以中国内地拍卖业的火速发展和受关注度,黑槌的存活率很小。“拍卖师有职业道德,有规程,每个阶梯报价有行规,而且每个价都要喊上三次,最后一次才能落槌。”赵榆说,如果拍卖师跟买家串通,不喊满三次就落槌,当场肯定就有人会反对,拍卖公司也不干,因为这影响它提取的佣金。在拍卖现场,台上就座的有拍卖公司老总、业务主管、书记官,还有台下竞拍的众多买家,现场会有人提醒哪哪有人举牌,“黑槌”在众目睽睽之下是很难做到的。而且拍品的底价只有拍卖公司和卖主知道,拍卖师只是在拍卖前不多时间被告知底价。
    更可能出现“黑槌”的主要原因,赵榆说,是因为拍卖师的“不小心”或者眼力达不到。中贸圣佳的拍卖现场经常坐上1500人左右,有的买主还不愿意把牌号举得很高,结果没看见,拍卖师落槌了,除非对方同意,才能重新喊价,否则就生效了,这是赋予拍卖师的一种权力。
    “文物拍卖师和其他标的的拍卖师不一样,一场一般要拍几百件东西,平均一小时要拍60-100件,频率是很快的。”这就对拍卖师提出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专业要求。
    找“托儿”炒价拍卖师如何自处?
    对于艺术品来说,拍卖价位高,媒体愿意报道,艺术品和艺术家关注度就提高,往往就有放大效应。所以不少人希望进入拍卖行就能“快速市场化”,于是找来“托儿”。
    “艺术家是需要鼓励和培养的,通过拍卖激活和引导艺术品市场,是不少大拍卖公司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易苏昊说,上世纪80年代杨永德为捧红吴冠中,的确找过“托儿”,但这是建立在对艺术领域的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吴冠中作品的艺术价值就应该得到市场的肯定。易苏昊说,拍卖师必须坚守诚实的职业道德,如果与委托人因共同利益而虚抬价格,是对其他艺术家的羞辱,而且拍卖公司形象也会受影响,得不偿失。
    王刚目前就挂靠在一家大型拍卖公司,他感觉大公司对“炒价”这种事都比较慎重。包括之前媒体报道的“拍卖公司公开拍卖自己公司所有物品”,还有拍卖公司虚假拍卖的报道,他也听社会上有人说起过,但这些东西都没有证据。“其实把所有外壳剥了,只需看实质,那就是长远利益。小公司可能为了生存采取冒险手段,大的拍卖公司很少会这么做。”而且现在的拍卖场上,职业的收藏家是大多数。
    王刚说,从法律上讲,拍卖师没有义务和足够资质来甄别东西真假或者是否属炒作,这些做法在法律上是明文规定禁止的,但除非有人举报否则很难断定。而且拍卖师有职业道德,不去打听受雇公司的商业秘密。
    在江苏爱涛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王刚主拍的拍卖出现了混乱,一张画在拍卖图录上的底价是2万元。当买家叫到17万时,仍然没有到达该公司确定的底价,最后这张画“漂”掉了。
    据说这场拍卖会是江苏爱涛公司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一场大拍,拍品集中了郑板桥、虚谷、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近现代书画大家的一批精品。因此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买家,发出的号牌超过200个,500个座位的大厅被挤得满满当当。当上述情况发生,立刻有买家开始质疑,随后几轮下来,偌大的一个拍卖场没几个人敢举牌子了,因为大家不知道拍卖公司的底价到底是多少。比如张大千哥哥的一张《雪猿霜树图》,拍卖图录上的底价只有18000-28000元,公司定的实际底价是20万元,要拍N轮才可能到达公司底价!两者整整差了10倍,属于罕见的估价离谱。
    有关业内人士猜测,这是拍卖公司的策略,先把拍品的估价大大压低,把买家吸引过来,再找托儿举几次牌到达差不多的实际底价,激活买家竞拍,没想到南京的书画贩子不仅眼力好,拍卖心理也十分成熟。
    赵榆认为,这是拍卖公司的不规范,拍卖师应该拒绝主拍。
    事实上,王刚当时看群情沸腾,就干脆直接报出了公司的底价来应对。他说,拍卖公司印发的图录上的标价,是按以往各类成交价进行的估价。如果公司规范的话,不应该差距太大,拍卖前跟卖家确定实际底价时就应该参考以往价格,估得不能太离谱。但如果要他重新选择,他不会拒绝给爱涛主拍,因为图录上的估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毕竟不违法,说明公司专业性不强,或者成心误导人气,也属诚信问题。他跟现场的好多买家都很熟,大家有意见的主要是公司估价不靠谱,太不专业或者有诚信问题。那是爱涛由一个经营销售艺术品的公司转成拍卖公司的第一场拍卖,第一次直接面对买家,操作经验非常不够。
    事实上,拍卖公司一般九点开拍,八点半才会给拍卖师工作单,才会揭开底价面纱。王刚认为,对拍卖公司、拍卖师有三条底线限制——拍卖法、拍卖管理规定和道德。“爱涛的那次表现,职业道德是不够完美,这损失的不是钱,是信誉。”
    帮公司卖多卖高当称职“推销员”?
    受雇于或者为某公司担纲某场拍卖的拍卖师,当然希望拍卖成绩好,因为这决定他的收益。但如果有人竞价,他必须报价,如果在底价以下没人举牌,就是流拍,如果只有一个买家,那么一旦超过底价必须落槌。市场,也许就是拍卖师最大的游戏规则。
    “就算是评价师、鉴定师也左右不了市场。”赵榆说,只要有人竞争,拍卖师就左右不了,就算拍卖公司想卖更高,没人竞价也属空想。而且文物不是油盐酱醋茶,属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珍稀品,也很难说文物的价值潜力有多少。两年前在中贸圣佳上拍的恽寿平的山水画《载鹤图》,两年后在中国嘉德就拍了3696万元。何况,据他观察,目前还没有具备能对一样文物进行估价能力的拍卖师。
    做了十几年拍卖的王刚,论场次,艺术品在他主持的门类里是最多的,一年55-60场,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将近1000场左右。但成交额艺术品不是最大的,只占15%-20%的比例,其他房产的成交额更惊人。他说要澄清一个概念,拍卖师不是按单件成交额高低取酬,是按成交率按劳取酬。
    作为一个中介服务行业,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拍卖,大家对拍卖师相当不熟悉,觉得很神秘。王刚说,拍卖师只是诸多环节中的一个。早在欧洲古代,拍卖师都是法院人员来兼任的,比如面对一些资产拍卖,为的是不偏颇于原告或被告。艺术品拍卖师不应以“吆喝”、“推销”为自己的职责。有关商品的介绍拍卖之前就发公告了,而且最少预展两天,包括对拍品瑕疵的描述、临时变更,在拍卖图录上要一一列举。拍卖师的功能主要是要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宽松的环境,让人自由竞价,然后选择一个最高价格落槌。
    拍卖师在价格上的决定力有多大?“一个优秀拍卖师最关键的是,能合理地把握整个拍卖会的进度与节奏,通过观察洞悉场下潜在买家的心思。”英国菲利浦拍卖行中国顾问胡杰说,资深拍卖师的业务经验能给公司带来丰厚利润。
    “拍卖师在成交率上影响不大,但成交总额有区别。”如果买家不想买这个东西,拍卖师口吐莲花也不行。但王刚有自己的诀窍,比如控制自己的落槌速度。他经常主拍跟买家都很熟,知道一个买家能花多少钱,有时一个恰当提示,多问他一句加不加,可能就能加上几十万。拍卖师更大的职责是要稳定地控制拍卖进程,因为拍卖现场三方利益可以说是完全不一致的,如果现场发生纠纷,对拍卖公司和拍卖师来说损失的都不止是经济利益。拍卖师真正实力的体现,在于要在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里,在引导竞买人争相报价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判断、找到三方(拍品主人、竞买人、拍卖公司)最佳的利益平衡点,“更多是一种统筹的艺术”,然后一锤定音。
    跨行“走穴”还是应成专家?
    拍卖师就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记者采访若干拍卖公司老总,他们都希望现在国内的拍卖师能“越来越专业”。匡时油画雕塑部经理尤永说,在国外大型拍卖公司比如佳士得等,没有拍卖师这一职位,经常是公司老总或者部门主管主槌。
    目前国内拍卖师的收入直接跟劳动有关,如果一个公司一年只有五场拍卖,他不能只吃那五场,所以只要公司同意,拍卖师可以为其他公司主拍,业内通称“走穴”。虽然拍卖师只要把“通行证”挂在某拍卖行,不用上台就可以收取报酬,即所谓的“挂靠费”。但目前全国拍卖行不足5000家,一些规模较小的拍卖行无标的可拍,发展空间有限,拍卖行业人数饱和,也使得一些拍卖师到处“走穴”,包括跨行业主拍。
    为了防范拍卖师不规范地“走穴”和“挂靠”但不“上岗”的行为,每年年底中拍协都会对注册拍卖师进行年度审核。王凤海介绍说,拍卖师年审制度主要依据这一年内的主持场数、成交金额、继续教育情况等相关数据,其中继续教育时间必须达到72学时。除去中拍协委托各省区市拍卖协会对注册拍卖师集中培训的40学时,剩余32学时由拍卖师通过著书、报纸媒体发表文章、理论研讨会等形式自己完成。自从1997年《拍卖法》颁布实施之后,国家开始对拍卖师实行统一的注册考试。从程序上说,成为一个拍卖师首先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及在拍卖公司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还要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学原理、《拍卖法》以及其他与拍卖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拍卖理论、拍卖技巧等专业知识,最后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据了解,每年全国执业拍卖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基本不超过30%。
    对于拍卖师“专业化”的说法,王刚也同意,但可操作性不强。本身一家拍卖公司就不知道别人会委托他什么东西,拍卖师也就无从知道下一个拍品是什么。而且一些公司老总、经理本身工作很多,大公司一场拍卖要拍两三千件东西,根本没有精力。
    “拍卖师也不能或者说不应该变成文物鉴定专家。”王刚说,与会计师、律师、记者一样,拍卖师就是一种职业,国家目前也没有对拍卖师进行专业的区分,只是有些人在自己某个领域中心得会多点。拍卖师也不应该太强调自己的判断,一个拍卖公司一般有5位文博领域副研究员以上的工作人员,能以自己的意见去凌驾他们之上吗?“拍卖师是个随机应变的工作,如果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或多或少会在拍卖中流露出来,买家心很细,会觉得你拍卖师自己都没信心。”你要么不接受主拍,要么就配合公司的框架走,王刚认为这样很简单。
    当然,他给自己定了几条保持“公正性”的原则。自己不参与任何竞买,法律也不允许同一场拍卖里,拍卖师在台上主拍,在下面找个人代为竞购,法律还规定拍卖师不能买受聘公司的东西,也不能拿东西在自己公司里卖。因为他主持的公司太多,所以干脆从来不在拍卖场上买东西。王刚也不逛市场,因为很可能碰到他的客户,哪天要是客户东西进拍场了,影响公正性。还有就是不说“这东西好,大家快举牌”之类的“煽动性”词句,也不能拿以往各大公司的拍卖记录说事儿。
    拍卖师也呼吁填补法律“漏洞”
    2007年5月29日,海南省三亚市“美丽之冠”拍卖会,当持9号牌的竞买人报出4.58亿元价位、持2号牌的竞买人刚好举起牌时,拍卖师敲下了拍卖槌。两位竞买人产生严重纠纷,也引发了对拍卖师报价标准的再度探讨。
    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说,尽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报价三声”久而久之已经成了行规。200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江西金马拍卖行案件,法律尊重行业拍卖习惯,断定这次拍卖无效,重新拍卖。
    王刚也认为拍卖法有不够细的地方。比如2002年他的一次拍卖,现场有个买家委托工作人员举牌,结果上海工商局判定违法,其实不让工作人员参与竞拍宗旨是不能由此“获利”。后来相关法律才规定有委托席。还有就是多少个买家才能开始拍卖会?他主持的一场资产拍卖只有一个买家,最后没允许拍卖。“拍资产的时候经常只有一个买家,哪有那么多有钱人啊?”在2003年初商务部拍卖管理办法里才明文规定,拍卖只有没有买家时才必须终止。
    包括现在买家和买家恶意串通(拍场不竞争,私底下交易)、买家和拍卖公司串通等等,都像足球场上的黑哨,处于没证据状态。
0/250
拍卖公司QQ群 投资人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