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明

日志

 
 

甘肃愽物馆藏“明代木雕十八罗汉像”之我见   

2013-12-18 16:47:38

  五一节的那天,得空去了浙愽武林馆,看看近期甘肃愽物馆在那儿展出的“鬼斧神工”甘肃愽物馆藏汉晋木刻艺术珍品展。在地下一层展厅,林林总总上百件汉晋时期的各类木刻艺术品从动物到人物,从器具到建筑,牛拉木车、木马、彩绘棺木板等等题材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其工艺技法也包括了阴刻、浮雕、圆雕、镂雕、透雕、彩绘等多种,体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木刻艺术与民俗文化。

  甘肃是汉唐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因此,甘肃木刻艺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部分展品还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和高台县博物馆借调过来一起展出。集中体现了丝绸古道木刻艺术珍品的风采。

  在展厅中央最为显眼的地方摆着标注年代为“明”的一组木雕十八罗汉,每尊皆高有约60厘米,远看气势宏大蔚为壮观。名为汉晋木刻艺术珍品展,中央却摆了一组明代的木雕造像,让观者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近前细细欣赏,却发现每尊造像的形制表情十分雷同,衣纹刻划线条僵硬、整体比例失衡、包浆做作。静坐罗汉禅定手印是反结的,而手印是佛像重要的标志之一,佛教造像的手势都有固定的规范,不同的手印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每尊罗汉背上开的装藏孔,有点佛教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供养人为了向神佛表明自已的虔诚,而把五谷金银丝绸名贵药材和写有自已名字心愿的纸等放入其中后再用原身上取下来的木块封好。但这十八尊造像中有部分孔开的很浅根本无法装藏,且孔内外显现的包桨一致也违反了自然规律。有一尊造像的手部残损了一块,从破损处看露出的木质边缘也缺乏从外而内的风化自然过渡痕,包浆是外面糊上去的。罗汉即阿罗汉,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成就最高的果位。能帮人除去一切烦恼;接受天地供养;帮人免受轮回之苦。自唐僧西去取回真经,译出记载十六阿罗汉的《法住记》,国人始对罗汉普遍尊奉起来,由于中国人对十八这一吉祥数字的喜爱,便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又加了二尊者集为十八罗汉。他们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秉性法相各异长住世间护持佛法。我们从现存的历史资料和考古遗存实物可以发现,明代的汉传佛教木雕造像基本身材比例适中,躯体饱满线条简洁流畅,纹饰多用写实手法描绘。个人感觉这十八尊罗汉整体风格与明代的木雕造像工艺相去甚远。因为隔着玻璃无法上手,心中的疑惑挥之不去。也许是我等孤陋寡闻少见多怪,竞敢怀疑堂堂国家甘肃愽物馆的馆藏品,人家专业专属,专家如云,焉能真伪不辨?但真与不真,东西就在那儿摆着,不言自明。

  即然我们在这里对某些专业馆藏品以我们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应该为保护中华文化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尽匹夫之责。我们希望当我们的孩子走进博物馆里,看到陈列的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勤劳智慧的祖先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创造的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最美最好的艺术珍品。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反映出的,应该是他们对祖先崇拜的眼神和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假冒的文物不但不能体现我中华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更是对我们勤劳智慧祖先的侮辱与历史的歪曲!

  历史是必须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文物就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忆。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先民智慧结晶宝贵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发展。国家的各类博物馆承担着展示我中华民族千年传承愽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教育和激励后人之责职,真伪之间干系重大。很难想象一个不尊重自已祖先及过去历史的民族会有灿烂的明天。只希望我们文愽部门的工作人员们能更重视一点点、专业一点点、敬业一点点。古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我们中华文化五千年连续传承至今。千万要在我们手上传好喽!

评论

陈建明
  取消
获取验证码 换一张
 
 
 
 
 
 
 
 
 
 
 

众拍网公司版权所有 ©20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