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拍网最新拍卖信息、艺术品拍卖信息,近日,一件曾经赵之谦、康生、谷牧收藏,有康生、郭沫若题跋的碑帖拓本《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在广东崇正2016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070万元的高价,创下了拍卖场上碑帖拓片成交的最高纪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汉莱子侯刻石 初拓本
珍贵史料 馆藏之宝
相传,捶拓产生于隋,到盛唐时,这种习字方法被士大夫阶层普遍采用。在两宋阶段,传拓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手法并延续下来。在照像制版、印刷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许多历史上的史实政令、颂词铭文、诗赋书画等名人墨迹都通过拓片留存到今天,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书法范本。
碑帖拓片俗称“黑老虎”,一般是指将金石器物或其他质地的器物的形态用墨(或别的色料)拓印在纸上后,揭取下来未经装裱的片子,装裱过的则称为拓本。碑帖拓片之珍贵,首先在于它能清晰、完整、准确地再现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它所记录、表现出来的内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收藏、学术和艺术价值。
今天,碑帖拓片的存世数量不多,其原因无非在于以下几点:
1.古代碑帖原石破坏严重,难以完整保存。或因为遭遇战争,或因政治因素造成的人为毁坏,或因火灾、地震之天灾,或因盗贼偷窃流出境外等,其存世数量愈来愈少,剥蚀磨损日趋严重。
2.旧拓片散失殆尽。如今一般将民国以前的拓本视为“旧拓”。而这些拓片在“文革”中损毁无数,甚至一些博物馆藏的拓片也被一车车拉到大街上投入火海。
3.随着国家对碑帖原石的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是对一些名碑帖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一般是不允许民众随意捶拓。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件“镇馆之宝”——《神策军碑》宋拓本。原石刻于公元843年,是研究唐代边疆关系的重要史料。此碑由柳公权晚年书写,碑文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被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艺术价值极高。《神策军碑》碑体已经毁于战火,流传下来的拓本极少。该《神策军碑拓本》后经北宋赵明诚、李清照,南宋贾似道,明朝朱元璋、朱棡,清代梁清标、陈介祺等人递藏,至民国遗失。1965年,尽管当时国家财力有限,文化部仍以25万元从陈清华手中收回包括《神策军碑拓本》在内的珍贵善本18种、碑帖拓片7种,共102册。
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历代碑帖拓片18万件,其中善本2000余件,上溯先秦,下迄民国。其中包括堪称上图“镇馆之宝”的隋代第一名碑《龙藏寺帖》,苏东坡、黄山谷各一卷《郁孤台法帖》,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的颜真卿《争座位帖》等。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宋拓《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致定襄王郭英乂的信件稿本,反映出颜真卿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精神。
▲1994年,安思远在纽约拍得《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并于2003年将其以450万美元转让给中国政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淳化阁帖》是宋太宗令内府拓印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拓本合集,美国收藏家安思远称它是中国书法的《圣经》。1994年,安思远在纽约拍卖会上拍得其中四卷,即《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并于2003年将这四卷《淳化阁帖》以450万美元转让给中国政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文房雅玩 拍场新宠
在中国历代收藏中,碑帖拓片、善本古籍和青铜器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最顶端的艺术收藏品种,是历代文人墨客及书画商人竞相收集、珍藏的艺术品。北宋的欧阳修一生收藏碑帖拓本一千余卷,并编写了《集古录》,开拓片收藏、研究大家之先河。赵明诚与妻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彝器,对周朝以来金石遗文无所不涉,后辑成《金石录》传世。明、清及民国更是碑帖拓片收藏之高潮。董其昌、赵崡、王铎、金冬心、翁方纲、包世臣、陈介祺、端方、杨守敬、罗振玉、康有为、张伯英、朱文钧、周肇祥、鲁迅、于右任等都是拓片藏家群体的代表人物。
清代中晚期,金石文化兴盛,拓片的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据记载,清代著名文人、书法家翁同龢经常在市场中遇到价格约500两黄金的拓片;清代文人朱文钧以毕生心血,收集汉唐拓本七百余种,为了收藏《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他卖掉了家藏的明代沈周的《吴江图》和文徵明的《云山图》,才凑够了4000元大洋。当时北京买一座四合院的价格约为七八百块大洋,“一张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1920年,知名考古学家、教育家罗振玉曾公开出售历代碑帖拓本和珍贵书画:明拓《唐雁塔圣教序》标价290元、明拓《瘗鹤铭》标价1200元,宋拓《唐皇甫君碑》标价2000元,超过了宋代郭熙的画卷标价(1200元),明朝唐寅《品茶图》的标价更低,仅为650元,清代赵之谦的《花卉》四条屏则是200元。可见当时碑帖拓片珍本的价格高于古代书画。但在当今,古画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拓片,而拓片的升值空间之大可想而知。
内地最早拍卖碑帖拓片是在1994年9月的北京翰海首届拍卖会上。当时,一件东汉《史晨前后碑》(二张)拍出了5.72万元。2个月后,在1994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也拍出了5.5万元的好价格;此外,汉《石门颂》拓本拍卖成交价2.2万元,汉《鲜于璜》拓本2.75万元,魏龙门四品《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拓本以8.8万元人民币成交。
1995年春拍,中国嘉德将一件清中期《苏轼丰乐亭记》拍出了9.35万元,同时,一册12开明初《苏轼书仙游潭碑记》,被文物局限定仅限于境内博物馆、图书馆、国有企事业单位竞买,最后以19.8万元成交;当年秋拍,嘉德又以9.02万元拍卖成交了一件《石鼓文》清中期拓本。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随着海外回流文物的大量增加,更多、更好的碑帖拓片不断涌现出来,价格也开始不断走高。2003年,上海博物馆从海外购回4册宋拓《淳化阁帖》,激发了碑帖市场的活力。2005年翰海秋拍,一件估价75万至90万元的《淳化阁帖》第六卷,拍出了396万元;2007年11月,香港佳士得将有着董其昌、罗振玉跋的《淳化阁帖》第九卷拍出102.75万港元;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以480.75万港元拍出了有着宋徽宗以及梁清标钤印的王羲之《兰亭序宋拓本》。
近两年,碑帖拓片市场交易更加兴旺。2013年,北京匡时在其春拍会上,以322万元拍卖成交了《宋拓化度寺碑》;2015年12月,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将海内孤本1册25开的《北魏王子晋碑》以230万元拍出;2015年10月,香港苏富比以548万港元拍卖成交了《崔敬邕墓志拓本》;2015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首次开辟了碑帖专场“常州王有林藏碑帖”,共12件拍品,总成交1743.4万元,其中,《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以90万起拍,750万落槌,加佣金至862.5万元拍出;在2016年匡时春季拍卖会上,清初拓《石鼓文》手卷被以471.5万元高价拍出。
收藏碑帖拓片的6项要点
收藏碑帖拓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碑帖拓片的年代。与碑帖相关的年代通常有三个,即书写年代、刻碑年代、拓本年代。前二者基本上时间相隔不是太长,通常人们所说的碑帖年代是指拓本年代,可以根据碑帖本身的题记和收藏印章来判定。一般来说,拓制年代越早越值得收藏,以早期拓片字迹保持完好者为珍贵,后期拓片字迹模糊不清,或经过翻刻的,其价值就会大大逊色。
2.珍稀度。物以稀为贵,如果碑帖拓片属于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一旦流传有序,自然喜欢者众。
3.碑的体积。原碑的体积越大、铭文越多,碑帖的价值越高。
4.历史典故。记载历史典故或与历史事件有关的碑帖极具收藏价值,例如《大唐中兴颂》。
5.碑帖的存世量也是衡量它价值的标准之一。宋拓流传至今数量十分稀少,自然珍贵。尤其是原碑已损毁,拓片存世很少且不可再生,价值也会较高。
6.名人题跋。行里人常将拓本上的题跋称作“帮首”。帮首对于拓本真伪的判定确有帮助的作用。拍卖场上拍出高价的碑帖,常常都有名人题跋。比如本文开始提到的《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拍出2070万元的原因,主要在于上面的题跋。题跋内容往往是对碑拓的考证,题跋者不乏历代学问大家,本身的墨宝也很珍贵,因此题跋会给原拓片增添书法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更多最新拍卖信息、艺术品拍卖信息,敬请关注众拍网(www.zhongpaiwang.com)拍房网(www.paifu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