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众拍网

首页 > 拍卖要闻 > 拍卖追踪>正文

刘小东巨作《三峡新移民》现身嘉德秋拍

来源: 众拍网   发布时间: 2019-11-07 04:06:40 点击量:

       众拍网最新拍卖信息、艺术品拍卖信息,中国嘉德重磅推出刘小东史诗级长篇巨作——《三峡新移民》。该作品不仅被收录于多处重要权威出版,更以其典型性的表现风格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多重社会学意义成为时代最为重要和极为稀有的画作。作为刘小东“三峡”系列的代表作,该作品最能体现刘小东现实主义艺术精神,无论是作品的思想深度,还是艺术家的立场都使其成为刘小东艺术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从《三峡新移民》开始标志着刘小东创作实践的重要转型,由“近距离”走向“行动中的绘画” ,由表现一代人的精神状态转向对宏观的社会性问题的描述,奠定了刘小东的绘画叙事风格,成为探索行动绘画时期的节点性标志画作,同时开启了一系列佳作的诞生:《温床》、《青藏铁路》、《刘小东在和田》等。2006年此作曾以2200万的高价成交,轰动一时,时隔13载,今秋再次回归二级市场,将再次成为2019年度拍卖季的最大焦点。

EQbwJh8MmtXO1yC3XUTKeWwYinTKkzGm9td5kaFa.jpg

刘小东

三峡新移民(四联作)

布面 油画

2004年

300×250 cm×4

估价待询

发表

《三峡大移民》画册,2004年出版

《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艺术文件仓库.环碧堂 ,2004年11月出版

《巨作——艺术家访谈录》,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艺术跟踪》,P60-61,2005年2月刊

《新美院》,2004年11月30日第31期

《边缘艺术》,P42-48,2004年第一辑

《周末画报》,P25,2004年12月4日第311期

《中国油画》,P35-36,2005年第1期

《周末画报》,P22, 2005年2月5日第320/321期

《财富圈TIDE》,P179,2005年

《缤纷家居》,P24-27,2005年第二期

《艺术当代》,P36-37,2005年第二期

《为什么不是孩子》,2005年出版

《艺术地图》,P18,2006年第1期

《东方艺术 大家1》,P70, 今日美术馆书库,2006年第一期

《评论:影画交流——刘小东》,P66-79,访谈/贾樟柯, 2006年

《当代艺术新闻》,P20,2006年5月刊

《洛杉矶时报》,2006年5月7日刊

《旧金山时报》,2006年7月1日刊

《中国收藏》,P39,2006年10月号

《三峡系列刘小东画展》画册,P42-52,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2006年出版

《迷上当代艺术的20个人》,P38,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艺术史中的艺术家 个案——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 I》, P299,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5月

出版

《中国图示——25位艺术家的简明艺术史》,P74-75,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刘小东全方位:1978-2018》,P476-477,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刘小东》,P43-47,Map出版社

展出

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艺术文件仓库,环碧堂,北京,2004年

三峡系列刘小东画展,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2006年

作为“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刘小东是在中国美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转换中出场的。面对中国社会变革转型的历史时期,刘小东以“近距离”的视角最先对他这一代人的整体精神状态和现实处境作出了准确的描绘,奠定了他在“新生代”群体中作为代表性艺术家的地位。诚如学者汪民安所言,刘小东的画往往书写的是历史的匿名者,是人群中的“人”。“如果后世的人们要从绘画中去了解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的话,刘小东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窗口。”敏感于时代变迁的阵痛,刘小东的作品抛却形式的浮华与宏大的叙事,将个体的真实与时代的荒谬紧密衔接,每一个普通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对生命的深意凝视,进而以极大的力量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无言的立场。

DDig6BOQIopmcKZ6TmgsjE4G9xGmDDKfZkgtpSli.jpg

刘小东于工作室,在《三峡新移民》作品前合影

一、时代的痛感神经

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跟这个时代有关系。刘小东的“出场”就代表着中国艺术的年代转换。面对急剧转型的经济体制,刘小东捕捉到这种变化的现实,以一种饱满的语言描绘了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下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困惑或是期望,描绘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的心理反映。从对现实的直接表现和当下处境的揭示中显示出他鲜明的时代敏感,因此在九十年代的绘画中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进入21世纪,刘小东的创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静止纪录片”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在创作上置身于中国当下的新现实,更加倾向关注社会性话题,作品的尺幅也越来越大。《三峡新移民》正是感应时代变迁的史诗巨作。这幅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和叙事方式都是前无古人的,蕴含了艺术家对生活、社会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在他的作品中,那些被遗忘和忽视的移民群体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让人们感悟到了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2002年底,刘小东初到三峡,那时的三峡大坝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看到正在搬迁的三峡县城,刘小东萌发了创作的想法。直到2003年SARS爆发,刘小东创作了第一幅关于三峡的作品——《三峡大移民》。2004年在《三峡大移民》的基础上,继续关注三峡人的命运,创作了《三峡新移民》。关于这两件作品的创作,刘小东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这两张画有更大的关怀,这是超出我个人能力的社会关怀。三峡工程涉及到那么多人,影响到整个国家,可能是年龄增长的原因,对社会有了更多责任感,所以我有了用绘画表现三峡工程的想法。”

《三峡新移民》以史诗般长卷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崛起,人的命运也会随之突然发生的改变。三峡大坝恢宏的气势被刘小东搬到了画布上,整幅画充满了令人怅然若失的忧思。在这幅作品中,刘小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对三峡的个人体验。江水、大坝、房屋、青年、儿童种种因素浓缩成了一幅三峡移民的人文景观。

二、睁大眼睛看现实

I8WmmwNjY0UFMUnUBCktbmeZEauwYd5Q3NO0XHnj.jpg

“睁大眼睛看现实”是刘小东对自己创作理念的生动表述。在迅猛的现实面前,“我只能睁大眼去看,在有阳光的和没阳光的白天里去画他们,我能做的仅此而已,来不及抒情也来不及不抒情。”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早期的作品描绘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尤其是和艺术家本人一样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展现出他们麻木的心理状态和无趣的现实生活处境。近些年的作品则走向更广大的社会,揭示出时代变迁背景下中国民众的生存状态,坦露出其对时代变迁、对人本身的困惑和无奈,作品带有某种史诗般的节奏。

在对以三峡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描述时,刘小东曾说:“当时,那里的状况是面临着马上就要搬走,于是捡破烂的,拾垃圾的到处都有,人心惶惶,就像在垃圾场里游动的一群影像……那时我也没有想好怎么表达这种心情,但我知道这是我想要表达的,这不仅因为它从视觉上很壮观,更主要的是从人性上,也是太值得去关注的一件事,这毕竟涉及到几百万人的生活变化。”因此,在对这类作品进行描述时,刘小东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废墟和处于废墟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描绘,更多的是描绘个体在经受巨大时代变迁时所带来的精神焦虑。

活着和生活本身就是现实,在《三峡新移民》中刘小东接续了《三峡大移民》的主题,表现了水库涨满水以后当地的情况,更多的还是个人生活的体验,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活下去,虽然很苦,但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同时也要继续面对生活的无奈。从《三峡新移民》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平凡人的生存百态。面对眼前的大坝,这些移民的情感非常复杂,却也只能慢慢接受现实。刘小东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以艺术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用他的思考唤起整个社会的思考。

三、独特的“宏大叙事”

fzOYda1RHXa0Sb1Ct5kdYFDw4MLqGarcHr6EUUYn.jpg

受苏联美术的影响,我国美术在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注重对绘画形式和题材的选择。正如杨小彦在他的批评文集里总结道:“油画不仅把西方的'写实主义'带到中国,更重要的是把西方的'宏大叙事'传统带到中国,后来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带了过来。”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整体而言处于应对社会变革从而形成崭新文化内涵的时期。这一时段的绘画鲜明地体现出艺术家作为社会文化代言人的批判意识和启蒙精神。先是“伤痕”、后是“反思”的宏大叙事,以及各种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变化的主题和题材,对应人们解脱思想禁锢、张扬进取精神的需求。

刘小东之所以能在90年代艺术家群体中突围,正是在于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私人叙事性。他将视角聚焦于周围的人和事,画面中的人物往往以个体存在的方式出现,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疏离外部世界、回到自我生存空间的精神状态,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00年之后,刘小东的绘画视角也发生了转变。写生创作场景也由室内走向室外,作品由表现那一代人的精神状态转向了对社会、政治、民族关系等宏观问题的描述,呈现出独特的“宏大叙事”性。刘小东以三峡、青藏铁路、和田甚至国外的许多地方为题材,以绘画方式记载社会上发生的易被人们忽视的非凡事件。刘小东仍然关注一些小人物,但不再将他们置于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中,而是将他们放置在巨大的全景视野之下,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峡新移民》创作于2004年,此时三峡移民已经按照政策部署进行了妥善的安置,新移民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刘小东将这一非凡的历史事件融汇于笔端。该作品不仅被收录于多处重要权威出版,更以其典型性的表现风格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作品所具有的多重社会学意义成为刘小东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3×10米的巨幅油画将长江三峡的恢弘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犹如史诗长卷。该作品采用四联画的呈现方式,采用广角镜头的全景模式,二分之一的画面被用来表现一望无际的江水,以此喑喻自然的强大。画面左侧是雄伟的三峡大坝和等待继续拆迁的房屋,中部则是陆地和江水的过渡地带,右侧则是几个男女青年和儿童的人物形象。画面中的人物三两成组,左边有三个玩耍的小孩,中间两名穿黑衣服的男子望着汹涌的江水若有所思。在他们的右边有一站一蹲的两名男子,他们茫然地注视着观众。画面的最右侧描绘了两个少年和两个衣着暴露的少女。与之前的作品一样,刘小东在这里为我们呈现出社会变革中普通人的生存百态,他们之中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百无聊赖。

2004年刘小东在纽约一个收藏家手里看到宋朝李公麟的《海汇图》,有感于这件作品构图所带来的启发,刘小东在《三峡新移民》中采取了“V”形的构图,这种构图隐含了移动的视点。这也与刘小东本人对电影的兴趣有关。他觉得“电影使人全方位地体验一件事情,这是绘画做不到的,但绘画可以汲取电影的经验,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增加多个视点和角度。”在《三峡新移民》中,艺术家借鉴了影像技术的构图方式将人物定格在画面之中。为了表现江水的汹涌和开阔之势,整幅作品以“V”字型的构图呈现出来,镜头感十足。画家采用了类似平移的广角镜头,将陆地和水面区分开来,这让本应四平八稳的江面显得有些不那么平稳。画面中表现了四组人物,玩耍的三个小孩,注视江水的两名男子,面朝观众的两名男子以及画面右侧四个正在交谈的男女各为一组,每组人物都能构成一个视点,他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这种构图方式很像我国古代的卷轴画,只有一点点揭开,才能知道下面发生的是什么。正如杰罗姆·桑斯对刘小东的一次访谈过程中提到关于为什么在2003年之后刘小东的作品不单是一幅画,而是将几幅画以长卷的效果放在一起?刘小东说:"因为我觉得该方面我比较受中国传统的卷轴画的影响。卷轴画和西方观察世界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卷轴是通过一点点移动才知道整个事情,可是西洋画却还可以通过一张画就一目了然地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我所处的生活更接近中国卷轴式的生活,因为我有很多问题看不清楚,我们必须边走边看。”

毫无疑问,中国当代的现实生活是刘小东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他对现实那近乎神经质般的热情,促使他以一种非常饱满、强烈、刚健的写实油画语言来反映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带给他的生命体验。从对个体生命的描绘,扩展到社会层面的记录,刘小东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生存状态的文本。正如艾未未对其的评语:“刘小东的目光所及,自然地构成了他的绘画世界。它们自然和真实的属性使人们解脱,使观者无语。这不仅仅来自他的观察和感悟的方式,更来自于他独特的绘画语言的消解性,使现实在他笔下如同冰遇到火一般融解。这个绘画性如同行云流水一样魔术般地承载和包容着不容置疑的现实世界,使艺术的片断成为了另一种平行的现实,使人们在困难的无能为力的生活常态中变得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来接近、关怀和同情。”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预展

嘉德艺术中心

11/13-11/16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丨珠宝翡翠

11/17-11/19

邮品钱币丨珠宝翡翠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11/14-11/16

中国书画丨瓷器及古董珍玩丨佳酿臻茗丨古典家具及工艺品丨古籍善本丨金银器丨名人手迹

拍卖

嘉德艺术中心

11/16-11/20

       更多最新拍卖信息、艺术品拍卖信息,敬请关注众拍网(www.zhongpaiwang.com)拍房网(www.paifun.net)。
0/250
拍卖公司QQ群 投资人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