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湘

日志

 
 

赝品小故事   

2014-11-24 10:45:38

    明清时期,由于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对文化思想进行高压控制,文字狱屡有发生。处于威慑下的士人,为了避祸,也尽力淡化世务,趣味趋向于世俗化,对古物辨伪、版本校勘之类的事务更感兴趣。各种古董珍玩、文房清供不仅是士大夫争以搜求的抢手货,甚至还成为了苞苴贿赂的媒介。
    处于这样一种收藏热潮下,仿古制伪也是空前泛滥。一些专门伪造赝品的古董贩子,还把眼光盯到了官员的身上,将之作为行骗的首选对象。
    明嘉靖年间,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国政,狼狈为奸。严世蕃贪财好贿之余,还喜欢古器文玩之属,一众官员为了讨好他,都想尽办法搜取古玩书画进献,以谋仕进。当时传闻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在已故相国王鏊的家里,严世蕃见猎心喜,想据为己有。可是王家广有田产,并不差钱,无意出让家中的旧物。严世蕃无处下手,遂委托门客汤臣运作此事。汤臣与蓟辽总督王忬有交往,就找王忬想办法。然而,不管王忬开出怎样的天价,王鏊的子孙都表示不卖。见名画不可得,王忬就想了一个歪点子,找来专门伪造名画的苏州画匠黄彪,临摹了一幅伪作,精心装裱后拿去送给严世蕃。
    黄彪是丹青妙手,伪造的《清明上河图》细节精巧、逼真传神,一般人很难辨别真伪。严世蕃得画后大喜,视为家藏书画中的第一品,每当宴请宾客,都会把画拿出来炫耀一番。后来,有知情者与王忬有隙,就告知严世蕃这是假画,是王忬存了心拿来骗他的。严世蕃知晓后大怒,认为王忬是伪造的首恶。嘉靖三十八年(1559),王忬领军在滦河战役中失利,严世蕃遂借机将他下狱,次年处斩于市。
    清代名臣阮元也雅好古董,他以大学士致仕后,大肆搜罗各种钟鼎彝器、碑碣石刻,并常以鉴赏古物的能力自矜,夸耀各种真假古董,只需眼目所及,就如同慧眼观法,顿然洞悉明澈,且从来没有看走眼过。某日,有人拿了一个带足的青铜铛上门求售,阮元反复鉴赏,见青铜铛仅容一升。用水清洗掉表面的铜锈后,色纯青如瓜皮,抚之莹润,具有入土千年的古物特征。阮元认为这必定是秦汉时期的器物,遂以高价买下。有一天他宴请客人,以青铜铛作为餐具,盛了鸭子上席,果然引得座客惊叹声连连,众人都不住手地去摸青铜铛。阮元正暗自得意,青铜铛突然发出一声脆响,裂成了数瓣,滚烫的汤汁溅得座客一身都是,好生扫兴。
    阮元对于被骗的钱财损失,倒在其次,关键是他此前在友人面前多次夸口自己的稽古学问,没承想却当众出了洋相,失了面子。自觉丢不起人的阮元遂派遣手下将制伪者拘捕到案,羁押于密室,让他详细解释制作赝品的每一道工序过程,了解自己是怎样被骗过的。而在被囚禁的数年里,制伪者每年还必须应阮元的指定,制作出赝品青铜器若干件,作为“危机公关”的礼品,供其赠送友人,挽回颜面。
    这些以赝品古玩行骗的人,本以为能够玩弄一时的小聪明,没想到却自贻伊戚,招致祸端,甚至丢了性命。从本质上说,他们与为了满足私欲,剔异搜奇,乃至凭势胁求的官员,也都是一丘之貉。其实,只有寓意于物却又不沉溺其中的人,才真正符合孔子所倡导的“好古敏求”的宗旨,才能真正地斯得其闲。

评论

陈少湘
  取消
获取验证码 换一张
 
 
 
 
 
 
 
 
 
 
 

众拍网公司版权所有 ©2013-2020